“动科学院在双师型教师培养采取的策略一是放水养鱼,抛砖引玉:鼓励、支持、安排教师到合作教育基地锻炼提高,使他们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我们投放的是鱼苗,收回的是成鱼。抛出的是砖头,收回的是美玉。二是杀鸡儆猴 欲擒故纵: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用制度约束和激励人。我们杀的是瘟鸡儆的是壮猴,丢的是弱卒保的是明帅。”
西昌学院动物科学学院院长何学谦在学教教学工作研讨会上风趣地说:“合作办学采取的策略一是借鸡下蛋,坐收渔利:通过通威、海大、乾坤等企业的合作教育基地,不仅可为学生“顶岗实习”“订单培养”,而且可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和教师科研创造了不可替代的条件。二是腾龙换鸟,投桃报李:把学生“顶岗实习”“订单培训”固化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构建起与之相匹配的实践学体系、管理和运行机制。与合作教育基地建立起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合作育人。三是筑巢引凤,顺手牵羊:通过合作教育、“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培养出的是用人单位急需的、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三是草船借箭 树上开花:合作教育,优势互补,联合攻关,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
西昌学院各二级学院参会人员围绕如何进一步推进应用型本科转型,如何转变观念积极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服务,怎样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项措施三个问题进行分组研讨。
西昌学院夏明忠院长在主题报告《内涵发展,强化特色,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中指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我们必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一切以提高质量为根本,树立质量意识,将提高质量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各项质量措施,抓细、抓实、抓牢、抓好。”
夏明忠院长要求全校:开展向应用型转型的思想观念讨论。一是要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转化为实践。走应用型本科的道路是学校的必然选择,必须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具体环节中,落实到课程教学计划和现场教学中,成为教职工的自觉行为。二是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实现转型的前提。要继续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先进经验,邀请专家教授来校传授先进办学理念,积极筹办和参加各种类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和交流会。
重新审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一是要坚定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西昌学院作为地级市新建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地方化催生的产物,就层次而言,它属于本科;就现实定位而言,要面向地方,在具有普通本科特点的同时,又明显带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其本质是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必须走“本科新建之路”,坚持办学定位的区域性、专业设置的地方性、培养目标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二是要进一步理清学校的发展思路,加速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加速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加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速推进服务地方能力的提升。实施人才强校工程、质量提升工程、特色建设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条件保障工程“五大工程”。
构建应用型专业体系。要按照“内涵发展,办出特色,突出应用,增设方向,寻求突破”的专业建设思路,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坚持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依托地方产业和行业,提高应用性,打造特色性,形成特色较为鲜明的应用型专业建设体系。积极打造应用型特色专业,提升应用性专业水平,根据地方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增设专业方向,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个性需要。
修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坚持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培养目标的岗位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聘请具有行业背景的专家、用人企业的代表、兄弟院校同行共同论证和评价人才培养方案。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明晰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适度降低传统本科教育中的基础理论课程和学科专业性课程比例,增加应用性知识和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课程比例;改变基础性过强而应用针对性偏弱的状况。建立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专业方向)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应用能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整合优化课程结构,减少必修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精选内容,突出个性。促进学科专业间的交叉复合,通过“专业+专业方向”、“专业课+任选课”、“专业+职业资格”等,拓展应用型人才的口径、知识和能力。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构建有别于传统本科教育的实验、实习、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减少验证性实验,观摩式和浏览式的实习实训,增加开放性、生产性和仿真性的实践、实际操作和顶岗实习。提升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增设实践教学学分。
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问题上升到教育思想层面,则是一个“以谁为本”,“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转变观念,以生为本,时刻牢记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学以致用,是新建院校必须首先要树立的理念。应用型人才最突出的特性,自然是实用性。这种人才的思维特点是将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形象的实践过程,必须强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强调通过感觉体验和具体操作而解决现实问题。要充分唤醒和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意识,亟需扩展和丰富教学方法,构建适用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本质特征的教学法。
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确立科学规范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建立“双师型”教师认证制度。要求教师要有“双证”(既拥有专业技术职务等级证,又要有所任教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更要“双会”(既会讲授理论,又会指导学生实验实习实训)。
建立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要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完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是实施质量监控的基本前提。在制定质量标准时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把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体现专业特点,同时又要简明扼要,易于执行,便于检查,务求实效。建立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立质量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3-4-5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教学目标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和教学结果控制三大质量控制系统;制定思想保障、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和技术保障四大保障制度;实施约束机制、监督机制、评估机制、反馈机制和激励机制五大监控机制。构建“四维一线”质量保障长效机制。要建立自我评价制,。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要建立教学信息体系,一是建立教学状态数据常态采集制度,适时掌握教学条件和教学工作进展状态。二是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信息沟通制度,通过学生教学信息员、学生代表、学习委员等座谈会,以及师生“面对面”等渠道,沟通协调,交流通报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信息。三是建立教学信息监控制度,通过学生、同行、专家、领导等对教师进行学期或年终评价,并将结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评奖、晋职晋级、岗位聘任、课时津贴发放的重要依据。四是建立课程考核结果分析制度,坚持每学期对任课教师的试卷、成绩进行难度、区分度等质量分析,提出教学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