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考心理 >

充分利用家长会分门别类调状态

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高三班主任郑建
  
  高考备考阶段,考生容易出现以下几种状态。
  
  浮躁型
  
  “一模”、“二模”前后是考生准备冲刺的关键时期,各学校都在进行第二轮阶段复习。一部分复习较好的孩子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可以直接参加考试。另一部分考生迫切希望提高成绩,相信题海战术,于是课上不听讲,课上课下一心刷题,浪费了大量时间,最后事倍功半。这类孩子有的好高骛远,有的不信任老师的方法,忽视了课上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方法,心态浮躁。
  
  懒惰型
  
  这类孩子部分家庭条件较好,因为父母可以送自己出国,所以并不依赖高考这一条路。平时学习也缺乏主动性,不积极,比较懒惰。
  
  苦学成绩不提高
  
  这类孩子平时学习较刻苦,但成绩进步较慢,甚至停滞不前。但经过二轮复习后,成绩会有所提高。
  
  自制力差
  
  有的孩子经常被其他的事物分散精力,例如恋爱、看小说、玩游戏等,最终会因为分心等原因造成精力不足而影响学习成绩。
  
  无理想型
  
  有的考生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干什么或要干什么,甚至连想上哪所大学都不知道,所以在学习上会感到茫然;有的考生虽然有目标,但是因为上了名校能满足自己和父母的虚荣心,所以实际复习阶段动力也会不足。
  
  偏科型
  
  很多理科生不重视语文和英语学科的积累,认为自己在理科科目上具有优势,可弥补语文和英语上的劣势,所以忽视甚至漠视语文和英语。而文科生则常常不重视数学科目。其实,语文、英语和数学对于理科生和文科生来说是很具有竞争优势的科目,学好基础学科有利于在考试中提高竞争力。
  
  高三阶段,学校会经常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父母与老师交流的平台,父母要学会利用家长会切实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
  
  对于考生来说,高三是一个艰苦的时期。老师会通过观察考生平时的学习行为,分析考生的考试成绩,发现考生的闪光点。很多父母的心态很急躁,有的迫切希望孩子通过学习获得更好的生活,有的师出名校,于是要求孩子也必须师出名校,还有的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对比。父母总是把焦点集中在孩子身上,迫切期许孩子成绩能大跨步提高。这种急躁的心态,使父母与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发生冲突,使孩子厌学。如果父母能在家长会上了解老师所发现的孩子身上的亮点,便能多给孩子一些肯定,使孩子的学习动力变得更足。当然,在家长会上,老师也会总结班内不好的现象,所以父母要借助家长会的契机,多找各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
  
  对于浮躁型的考生,当他们成绩出现问题时,父母了解情况后要尽快给孩子做工作,让孩子及时找老师分析试卷,由老师点出孩子浮躁的问题,通过家校联系共同监督孩子的学习状态。
  
  对于懒惰型的考生,在一轮复习伊始,父母就要及时找各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只有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才能使其有所转变。
  
  对于刻苦学习却成绩平平的考生,父母不要因为孩子一轮复习成绩停滞不前就迁怒于孩子。这类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来自各方面的鼓励,因为他们内动力很足,缺的是时间的积累。
  
  对于自制力差的考生,父母可协同老师帮助孩子制定一些学习方案,并在家里监督孩子完成。父母还要调整好孩子日常作息,使孩子精力尽可能充足。
  
  对于没有理想的考生,父母要在生活中多跟孩子谈谈心,帮助他们找到一个合理切实的目标。有了良好的家校互动,老师也会在学校有更多的指导。
  
  对于偏科型的考生,父母要在家监督孩子按时复习偏科内容,坚持到二轮复习时会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考生在备考时期的心态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如果父母能借助家长会多和老师进行沟通,个性化地了解孩子,多听老师的建议,对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会有很大帮助。父母不要不信任老师或不听取老师建议,否则过于溺爱孩子,最后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