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浪山东了解到,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自2013年开始与济南大学联合培养会计专业“3+2”专本分段本科生。双方经过多次研讨,认真分析不同学段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对接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实现高职与本科贯通培养,通过系统化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有关两校“3+2”专本分段会计联合培养计划的详情如下:
一、专本贯通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3+2”专本分段会计专业采用 “专本贯通、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和系统化实践教学课程。综合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体现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1、系统设计公共基础课程,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职业素质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系统设计公共基础课程。
2、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增强学生的未来适应能力
根据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设置专业基础课,在为会计专业核心课学习打下基础的同时,满足学生未来在相关岗位就业和升学的适应能力。
3、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实现专业核心课程与核心职业岗位对接
根据会计专业核心职业岗位---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岗位的要求,对会计工作过程及其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完成工作任务需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重构转换为专业核心课程。
4、设置灵活的专业选修课,为职业岗位迁移和横向拓展奠基
根据会计专业的拓展就业岗位(营销、金融岗位等)设置职业横向拓展选修课,根据职业岗位晋升迁移的需要,设置纵向拓展选修课,为拓展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撑。
5、实施“五层双轨递进”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本专业在理实一体课程(课程实训)的基础上,构建“基础技能实训-岗位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含毕业论文)-创新创业实训”的“五层双轨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并搭建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平台,采取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化处理能力训练“双轨”并行,逐步 “递进”,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的前3个阶段在高职阶段完成,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和基础专业技能,充分利用学院与合作企业联合成立的财务共享中心,为学生提供代理记账的实习机会,使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就能够处理“真账”。 实践教学的后2个阶段在本科阶段完成,依托学院行业办学的优势,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创新创业实习,充分实现毕业与就业的衔接、学业与岗位的对节
6、系统设计“矩阵式”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矩阵式”综合素质养成体系,主要从素质类型(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和培养环节(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两个维度实现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课程标准比较
高职-普通本科贯通培养会计专业课程标准相对原高职课程和本科课程而言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1.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程课时,特别是结合本专业特点明确本专业对语文、数学、外语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
2.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专业核心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会计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教学内容。
3.课证深度融合。课程教学内容与会计相关职业证书考试内容融合,通过相关课程学习可以直接考取相关证书。
三、师资配备标准比较
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会计专业师资配备标准既注重教师的“双师”素质,也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相比原高职(专科)会计专业而言,对专业教师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和科研、社会服务能力。相比原本科会计学专业而言,对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在行业企业实践的工作经历。
同时,高职和本科院校充分利用现有师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四、毕业生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3+2”专科与本科段的贯通培养,学生毕业以后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升学深造。
毕业生初始就业岗位是基层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审计助理等相关工作,经过一定时间工作后,可以向财务管理和会计主管等岗位晋升,同时也可以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获取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注册会计证书。
毕业生也可以进入济南大学继续学习深造,继续学习的硕士研究生层次对应专业为会计专业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