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你为父母或亲人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以后心仪北大的中学生得认真记录了。前晚,北大招办对外发布了《优秀中学生素质养成手册》,详细记录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发展过程,让综合素质成为可被考量的指标。而且这本手册将作为“校长推荐”和自主选拔录取的重要依据,将在2013年的校长推荐制中试点使用。不过昨天记者从江苏有推荐资格的中学了解到,他们普遍感觉这个“素质手册”的操作性不强。
179页“素质手册” 将高中生学习过程纳入考核
这本厚达179页的《手册》亮相,标志着北大正式将高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纳入生源选拔。记者了解到,该手册面向211所获得2012年推荐资质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发放,要求记载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自身的诚信承诺、个人信息、成长历程要点实录、北大教授推荐阅读书目、个人学习和职业意向自述及对北大的认知、学校推荐意见等。其中“成长历程”部分由学生按月自行主动记录,具体事项如“本月你为父母或亲人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本月你参加的最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是什么”等。北大认为,希望通过这项工作,可以给基础教育一个引导作用,不再唯分数论。比如“本月你为父母、亲人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是什么”,其实是北大对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为校推生这一政策的具体落实。
《手册》向中学生推荐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人文领域的50本阅读书目,《物种起源》、《时间简史》、《论语》、《诗经》、《红楼梦》等入选,虽然不用全部读完,但每读一本都需在《手册》中填写读书笔记,不读或不写读书笔记,就将失去被推荐上北大的机会。
“寒门子弟”缺少参与艺术、体育、公益活动的机会,有舆论质疑填写《手册》是否对他们不公平,北大招办有关负责人对此解释,艺术不仅仅只有钢琴、小提琴、萨克斯,唱山歌、听音乐也是一种艺术体验;参加公益活动也并非只有公益机构,农村孩子可以照顾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这些经历北大都会考量。
“北大此举也仅仅只是个导向作用”
中学校长:操作性还是不够强
对于北大的“素质手册”,中学校长感觉虽然体现了北大的选拔思路,企图打破唯分数论,在倡导中学素质教育包括过程评价方面,的确起到引领作用。“但操作性还是不够强,详细记录是好事,也是烦事,而且毕竟只有一个推荐名额,要通过这个去影响全校,有点困难。”一位江苏获北大推荐资格的中学校长告诉记者,“过程评价要与高校录取挂钩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北大此举也仅仅只是个导向作用。”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谁去判断真伪呢”
网友:“自己评价自己”靠谱吗
而在网上,昨天关于北大“素质手册”的讨论也相当热烈。一部分网友质疑这种“自己评价自己”的方式,是否具有公信力。
在这份“素质手册”中,成长经历将由中学生自己填写,如“本月你为父母或亲人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本月你参加的最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是什么?”这部分内容也成为一些网友质疑素质手册公信力的主要理由。网友“门你一特”认为,以中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内容作为选拔标准之一可能欠妥,“这类内容属于主观的自我评价,如果不建立公正的审查制度,怎么可能获得他人的信服?”“他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谁去判断他的真伪呢?”
对此,北大表示,在手册的第一页,就要求学生填写诚信承诺,在最后的使用说明里,注明如有虚假信息,将按照北京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有关规定执行,即意味着发现作假就不会被北大录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在08方案中,江苏已经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其中了,跟北大的“素质手册”类似,而且设计得相当全面。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综合素质评价采用“合格加等级”的指标体系。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三方面的评定主要看是否合格,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三方面的评定等第分A、B、C、D四级。虽然如此,但几年下来,在高校录取中,“综合素质评价”并没有起到什么实际作用。“录取时,还是看分数,虽然考生有电子档案,对综合素质方面有简单的描述,但我们不可能去录取一个分数低但有奖项的学生,至多在同分同等级情况下,看看综合素质等。就算在自主招生中,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也不可能去看这个,不说含金量多少,真伪都没法判断。”南京一位高校招生负责人坦言。也正因为此,中学也开始淡化对“综合素质”的填写要求。“刚开始,我们也很认真地去做,但要想规范化操作,就特别麻烦,最关键的是,几年下来,大家都发现这个东西其实在高考录取中起不到作用,高校根本看不到。所以很多学校都不做了,我们学校虽然还在做,但也简化了很多程序。”南通一所中学校长说。(张可 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