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营养餐政府部门应给予一定补贴政策。此外,还需要保障家长参与,理顺管理体制。
去年11月,北京市学生营养餐迎来了一轮涨价潮,不少营养餐公司面临成本大幅提高的压力,学生营养餐已调高0.5元到1元。对此,市教委曾上报相关部门,为家庭困难的中小学生申请就餐补助,但此项申请未获批准(据10月24日《京华时报》。
学生营养餐,旨在加强中小学生的营养,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可轮番的物价上涨,正让这一初衷化为泡影,一位家长在网络论坛上抱怨:“营养餐太差了,猪肉改鸡丁,牛肉块儿小了,鸡大腿快变成鸡翅那么大了!”
不是什么有营养吃什么,而是什么便宜吃什么,这样的营养餐学生不喜欢,家长也不满意。
可作为送餐企业,他们也很无奈,“包括米、油、面、肉等餐饮原材料价格比去年上调30%左右”,成本压力之下,要么涨价,涨不了价,唯有偷工减料。可问题是,北京市的学生营养餐价格已经不低了,一餐多在7元左右,高的能到10元,一个月下来,对于中低收入家庭算是笔不小的开支,再涨,家长们真有些吃不消。这样的情况下,政府财政能否帮家长们分担一些呢?
现在,对于大学生伙食,政府有完善的补贴政策,不仅补贴给食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可获得不少的现金补贴。而相对于大学生,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所以这样的补贴政策,应当延伸至中小学。
目前学生营养餐由家长完全买单,虽说城市家庭收入水平较高,但城市家庭所承受的物价压力也大,更不用说,城市家庭是纳税的中坚,他们给城市政府缴了那么多税,理应获得相对应的公共服务,一个月几十元的学生营养餐补贴,并不过分。
补贴之外,学生营养餐的管理机制更要理顺。学生营养餐“成本”高,固然有物价的推动,但隐性管理成本同样不可忽视。
例如,有的学校,曾存在强制学生订餐的现象,学生抱怨饭菜质量,学校却不闻不问。营养餐怎么订,选哪家送餐企业,目前基本由学校说了算。
另外,北京学生营养餐原料统一采购配送。早在2006年,《新京报》就曾报道相关企业多有产品高出市场价格,被业界质疑存有“暴利”。但时至今日,这一营养餐原材料垄断经营的体制未有改革的迹象。
为了孩子,名不副实的学生“营养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强化政府责任,保障家长参与,理顺管理体制,学生餐才能“营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