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力资源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希望这种进程越快越好。
今年,老家农村的外甥女考上大学,但她没有选择把户口迁到学校所在的城市。起初,我觉得不太理解:我们当时考大学,一心就想跳出农门改变命运。但听完表姐的解释,我觉得挺在理:“分地、审批宅基地、乡镇企业分红、拆迁补偿、还有各种补贴,把户口迁到城市得损失一大笔钱。这几年,我们这里考上大学,基本上都不迁户口。”
看来,时代真变了。如今的农村户口可不是贫困的代名词,附着在农村户口上的利好越来越多,怪不得从2003年起大学新生户口不需要统一转学校后,农村学生不转户口的越来越多。眼下,有的地方农村户口甚至比城镇户口还“金贵”,一些城里人都开始琢磨如何“非转农”。
农村户口越来越吃香,从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农村的发展,是社会的进步。但农村真有那么好吗?
苏南农村恐怕是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发展最好的农村地区之一,扬州大学环境学院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4.3%的“农二代”不愿留在农村,毕业后“农转非”仍是他们努力的方向。不愿务农,是这些年轻人选择留城的首要原因。另外农村在职业选择、精神文化生活、中高端公共服务、个人发展机会等方面,与城市仍有很大的差距。
大学生一方面不愿把户口迁出农村,另一方面不愿意毕业后回到农村,看似两个矛盾的现象,却真实反映了我国的发展现状:支农惠农政策接连出台,农民享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城乡统筹逐步加速,农村发展越来越好,城乡在基本生活条件等硬件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但在公共服务、发展机会等软实力方面的鸿沟依然存在。因此,外甥女们一方面想作为农村集体的一员,分享附着在农村户口上面的实惠,另一方面,又想毕业后顺利“农转非”,在城里谋求更好的明天。
外甥女们能实现这种两全其美吗?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近年来,城镇化建设提速,这些地方发展日新月异,机会越来越多。一些城市也通过实行“积分入户”等政策,向越来越多的农村户口“新市民”打开了户籍之门。外甥女们毕业后在这些地方立足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但另一方面,不乐观的地方也不少。近年来,大城市就业压力增大,“城市病”越来越严重,大学毕业生要在“北上广”立足,难度比前些年更大了。大批的农民工、“农二代”,人已进城,却不能真正被城市接纳。除了大城市,其他城市的大门也并未向农村户口完全敞开。
我们都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源只有自由流动,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很显然,当前在我国,人力资源的顺畅流动还受到不少限制。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户籍壁垒以及附着在它上面的公共服务与福利待遇,城乡整体差距依然不小。要消除这些限制,仍需时日,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希望这种进程能越快越好,这样外甥女们就能尽早在城乡之间进退自如,为经济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过上幸福理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