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是格式塔心理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科勒通过对黑猩猩解决问题情境的实验研究而提出来的,是指突然觉察和领悟问题的心理机制。
顿悟是一种突然的直觉悟性,具有非预期的突发性、认识过程的跳跃性、信息处理的模糊性等特点。顿悟能打破人的思维定式,找到新的思路,从而推动人类的思维活动不断向前发展,并且可以抑制思维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挫败感,产生一种促使其寻找解题途径的潜在动力。
二轮复习是高三复习中承上启下的阶段,本轮复习的目标是整合教材体系,构建专题知识网络结构,建立专题知识之间层级关系,全面落实各种解题能力,规范答题。把不同模块相互联系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专题知识框架;让知识按专题进行有序摆放。结合训练把各种重点知识进行落实,形成快速而准确的解题能力。有了第一轮的基础知识复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在新的题目情境中很容易产生知识迁移,所以二轮复习时很容易产生顿悟,形成创造性思维。在第二轮复习中,建议考生尝试以下做法:
1.建构知识的组块体系。如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把长时记忆的数学知识储存在有序的认知结构之中,在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对概念和命题进行梳理,在逐步完善数学认知结构的条件下,形成知识组块体系,为多角度、多层次的数学问题解答提供条件和前提。
2.相似类比,促迁移。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认知经验等,让已知与未知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思维遇阻,可能会产生困惑,但只要持续思考、探究,并保持强烈的兴趣,就能获得怦然心动、豁然开朗的感觉,步入顿悟之境。比如化学复习过程中,在二氧化碳基础上从类别角度复习二氧化硫,学生能够很轻松的掌握二氧化硫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再补充从价态角度分析二氧化硫,又复习了二氧化硫的特性。
3.整理错题,不断反思。错题中的“错”可能不是真正的错,而是自己开始没理解的正确,或是误解了的正确。学生不应拒绝这样的宝贵资源,应该不断反思错题。随着化错过程的展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4.探索问题情境之中的准确解答。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以探索为学习的生命线,在开放性的答案解答过程中,提取重要信息,对问题进行验证和修正,在探究性的数学研究过程中进行多层次解答,体验如何做数学,并实现对数学问题的“再创造”。(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心理教师 冯红梅)